為什麼我們不分割骨灰?從四個文化視角看見生命的完整性
在 TOQ,骨灰為何不進入我們的創作?
我們從第一天起就堅定選擇不使用骨灰。
這不是技術限制,而是出於對生命完整性的敬重。
TOQ 的選擇與承諾
我們不使用骨灰,因為我們選擇保存的是「曾經共在的溫度」,而不是「分割身體的遺憾」。
毛髮、指甲、蛻皮與眼角膜……這些素材來自生命自然的流轉,也承載著最溫柔的記憶。
「我們不是製作遺物,我們是在創造紀念。」
一、儒家文化觀:身體髮膚,受之父母
「身體髮膚,受之父母,不敢毀傷。」這句儒家經典不只適用於生者,也影響華人對遺體與骨灰完整的認知。
分割骨灰在這脈絡下,被視為不敬祖先。
🔗 參考文獻
二、法律觀點:不可單方面分割骨灰
根據台灣民法,骨灰為「共同共有物」,繼承人若未全體同意,不得擅自處理,包含分割為飾品、寄放等用途。
這顯示法律亦重視其完整性。
🔗 案例分析
三、宗教倫理觀:骨灰象徵靈魂的寧靜
在佛教、道教與多數宗教觀中,骨灰是靈魂的歸宿,破壞其完整可能被視為擾動靈魂的安寧,甚至影響來世輪迴。
🔗 延伸閱讀
四、實務經驗:分割骨灰容易引發家庭爭議
在名人如李敖的案例中,骨灰的處置就曾引發家庭糾紛與社會爭議。
骨灰不應成為家庭撕裂的導火線。
🔗 自由時報連結
————TOQ————
深入了解:不同素材與玻璃的轉化差異
更多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