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髮琉璃的創作緣起:為何我們不使用骨灰?
在香港,老師曾經養育了兩隻深愛的兔子。第一隻天生體質較弱,終於在她七歲的那年,一個異常冷的冬天後,離開了我們。當時,對於如何紀念她,我並沒有太多想法。
直到第二隻兔子出現了健康危機:十歲時接受了重大手術,所幸恢復迅速,但也讓我意識到該做點什麼了。於是,「毛髮琉璃」的構想便在那段日子漸漸成形。不久後,媒體也因為這個創新理念前來採訪,還特地拍攝了兔兔陪伴製作的畫面。
然而,手術後一年,第二隻兔子最終還是離世。冷靜地安排了喪禮與火化,當我親手捧起那一小撮骨灰的瞬間,心中湧起強烈的掙扎:將她的骨灰分割、僅取一部分封入琉璃,彷彿把她的身體切割開來,這種感受讓我無法承受。於是,我決定將所有骨灰一併安放於墓園,讓她在那裡安息。
關於紀念品的部分,其實在她生前我就已做好準備。因為在日常梳理時,我習慣將掉落的毛髮細心收集,並製成琉璃飾品,日日佩戴,隨時感受她的溫度。即便在火化前,也只剪下一點毛髮作為紀念即可。
希望透過這段親身經歷,讓大家理解──為何我們對「骨灰」的使用如此堅持。每個人對於紀念方式都有不同見解,無所謂對錯;而這份執著,正是「毛髮琉璃」誕生的核心動機。
————TOQ————
更多文章: